說起裝修,很多人都是第一次,只能摸著石頭過河,然後一個不小心,就踩了N個坑,所以若是再買房,裝修一定要記得避開,比如下面這9條坑就是如此,這不是誤導,是筆者總結了無數業主,以及自身所犯過的錯,才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,不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。
1、鞋櫃沒有預裝活動板
說起玄關鞋櫃,在無數家居博主的科普下,我們已經知道 在空間允許的前提下,要盡可能地多做功能拓展,比方說,除了櫃體本身要滿足基本的收納需求以外,還有預留中間的鏤空區以及底部的懸空區,方便碼放鞋子的同時,擺放進出門需要用到的物件,如鑰匙和手包。
另外就是掛鉤區、穿衣鏡和換鞋凳等等。
不過這些已經是老生常談的事了,所以主要補充一下層板,無論是木工師傅現場製作的,還是工廠定制的,我們都可以讓他們提前打孔,做成可活動的結構,不然像高尺寸的鞋子,如女士的高跟鞋,還有靴子之類的鞋子就有可能放不進去。
2、地面沒有換掉過門石
我家第一次裝修,什麼都不懂,就全權交給設計師和專案經理打理,而他們雖然在大的方向給我把控好了,但很多小細節卻不是我想要的,之所以會這樣,就是因為他們的模式有些類似工廠的流水線,確定好風格後,其它都是按照以前的方式方法來的,如此效率高。
舉個例子,我家不管是濕區還是幹區,兩個任意空間之間的過渡,統一採用了黑色的過門石,真的巨醜。尤其餐廳和生活陽臺,被過門石這麼一分割,不僅看著突兀,而且空間都顯得局促了很多。
反觀朋友家,夫妻倆做了功課,所以堅持不用過門石,公共區全部採用通鋪的方式,如此看著那叫一個敞亮,因為視野延伸感特別強。
至于臥室和走廊過道,採用了輕奢優雅的銅條收邊,看著也不錯。
需要補充的是衛生間,它呢屬于濕區,所以和幹區之間的過渡依然採用了過門石,但不是黑色的,而是淺灰以及其它色系的,總之跟風格很搭,而我家那個真的看著強迫症都犯了。
3、踢腳線沒有內嵌
很多人家裡的踢腳線都是直接外凸的,如此不僅容易積灰,而且還使得傢俱不能靠牆,這樣當我們擺放沙發和電視櫃之類的傢俱時,就會留下一道縫,既不好看,也容易掉東西。
所以我們會發現,現在越來越流行 踢腳線內嵌的方式,好處在于不僅便于清潔打理,傢俱貼合度更高,而且整個牆體立面更加和諧統一,看著也就更加美觀大方。
至于大家擔心牆體開槽會影響承重的問題屬實有些多慮,因為鏟掉的只是砂漿層,如果實在擔心,可以向物業和裝修公司諮詢一遍,確認沒有問題再動工也不遲,反之放棄就是了。
4、關于美縫
說到美縫,很多人為了省錢,會選用商家贈送的白水泥用來填縫,剛開始可能沒事,可時間一長會發現,它會變黑,而且它的防水性能比較差,如果經常拖地,再碰上回南天,還會受潮發霉,所以要選用更加專業的美縫劑。當然,好點的勾縫劑也是沒有問題的。
另外,美縫劑的配色最好選用相近色,這樣看著渾然一體不突兀,比如亞淺灰。
近似色,遠看時根本不易察覺
至于對比色,比較講究審美和搭配,像很多人選用貴族金就是如此,單看確實輕奢高級,實際一用,立馬土得掉渣,滿滿的廉價感,不信大家可以去搜搜,真的超多業主在這個小細節上翻了車,這就有些得不償失了。
需要補充的是衛生間,因為用水極為頻繁,可以考慮做環氧彩砂,相比美縫劑,它不僅防水效果更出色,而且附著力強,被水泡不會輕易脫落,因而使用壽命更長。
下圖是我家衛生間的洗漱台,周邊用的就是美縫劑,長期受到水汽影響出現了脫落。
5、插座佈局不合理
我隨便舉兩個例子,一是廚房的水槽下空間,保不齊要用到前置篩檢程式、淨水器,以及垃圾處理器等等,如果沒留,或者只留了一個插座,真的很鬧心。
另一個是餐廳,這不僅是我家踩過最大的坑之一,也是很多業主經常忽視的地方,比如餐邊櫃,只注重收納,結果中間的鏤空區,或者其它合適的地方沒有預留插座,然後一入住會發現,很多小家電根本就使用不了,只能跑廚房,比如燒水壺和咖啡機等等。
當然,如果你家廚房夠大,不介意多跑幾遍當然沒問題,可實際情況卻是,很多人家裡的廚房普遍偏小,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地方來放這些東西。(玄關鞋櫃中間的鏤空區,以及沙發兩側和飄窗附近的插座也不要忘了)
最後,插座的尺寸、位置和高度,也要注意,別讓傢俱把插座口給擋住了,到時候來回折騰也麻煩。
6、陽臺功能太單一
很多人第一次裝修,生活陽臺只做了一個洗衣機櫃和洗手池就草草了事。
事實上,這是不對的,因為有生活經驗的人,會和玄關鞋櫃一樣,盡可能地多做功能拓展,這樣就能打造一個專屬的家政區出來,比如吊櫃和地櫃,能裝上就裝上,如此用來收納各類雜物,如洗衣液和衣架,還有家中的清潔工具和五金件等等,利用率非常高,自然也就更加實用。
另外,洗手池的台盆,建議在空間允許的前提下,最好選用那種自帶搓衣板結構的,如此搓洗內衣內褲什麼的,會更加方便。
還有就是洗衣機搞不定的頑固污漬,也可以拿出來進行有針對性地搓洗。
7、衛生間沒有做幹濕分離
我說的幹濕分離,可不是指洗漱台、馬桶還有玻浴房,全部擠在一個空間內的結構,雖說做了玻璃隔斷,但洗個澡還是會有很多水漬,進而把整個衛生間,弄得很是潮濕。
所以真正的幹濕分離,應該是把洗漱台挪出衛浴門外,然後做成獨立的幹區,這樣兩個功能區互不影響的同時,還提高了使用效率(洗臉刷牙和上廁所兩不耽誤),不然對于人口多的家庭來說,早上還要面臨搶廁所的尷尬。
8、廚房和陽臺沒裝吊軌門
和大家一樣用的是地軌,後來發現軌槽實在是太容易藏汙納垢了,每次搞起衛生來都特別麻煩。
後來改成吊軌門,不僅打理起來變得更加方便,而且地面還可以結合瓷磚,或者是木地板進行一個通鋪,如此在裝飾效果上,也會顯得更加地好看。
9、衣櫃沒裝平開門
我家主臥衣櫃是裝了平開門的,但是次臥比較小,考慮到開合空間不夠,就換成了成品的推拉門,結果入住後發現,它顏值沒有平開門高,而且跟我家風格不匹配,看著突兀。
另外,它的軌道槽同樣難以清潔,時間久了還會卡殼,難道就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了嗎?
答案是有的,把被床頭櫃擋住的那一塊儲物區,改成雙開門+掛衣區的形式就可以了,然後緊挨著床頭櫃的那一扇門捨棄,直接開另一側,既不影響使用,也兼顧了美觀和實用的雙重屬性。
最後補充一點,如果是小臥室,比如兒童房,然後想要書桌用來讀書學習,可以採用和衣櫃進行一體化的設計,如此既滿足了孩子的需求,也能充當床頭櫃使用,端是一舉兩得。